由北京众多资深专家学者花费几年精力编写而成的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的系列高中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阻力。到目前为止,仅有为数不多的学校选用它。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道:因为它不是针对高考编写的。
据了解,现行全国中小学通用教学大纲从87年制定后一直未做大的调整,与现在飞速发展的科教经济状况不相适应,尽管在此期间,全国各地也根据“一纲多本”的指示编写出一定数量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但大多是应试教育之作。从1994年起,北京市成立了“21世纪北京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组,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参与此项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从界定“课程”的涵义入手,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新编的教学大纲在经国家权威部门审定合格后,据此编写的系列教材陆续问世。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材编审部主任陈境孔从一开始就主持此项工作,据他介绍,现在已编写完毕并已投入使用的有高中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历史、语文、生物、地理也行将完成。
这套“21世纪北京中小学课程”分为三类,一类为学科型课程,如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强调知识的大众化和实用性,如数学弱化应用题教学,加强心算、估算内容,语文分为文学读本、文言读本、写作读本,注重在教大的阅读量前提下接受语文知识,物理化学加大实验比重,由原来的十几课时增加到60课时。第二类为实践型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这类课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与应具备的素质,而不看重实际成绩,如体育课,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尊重裁判的品格,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不像现行体育课教学中,真正需要锻炼身体的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却给予“免体”的照顾。此外第三类课程为“学校自定课程”,给学校一定自由度,由学校自行安排一定课时,如小学“半天上课,半天活动”,真正与国际接轨。
据陈主任介绍,这套教材的高中部分将在明年全部编写完毕,初中、小学的教材也将在下世纪初问世。但就目前高中教材的使用情况来讲形势并不乐观。仅有北京五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丰台十二中等学校选用了其中若干科目的教材,有的学校还顶住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感到十分担忧。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说:“我们的学生毕竟是要参加高考的,我这校长也是靠升学率吃饭。”
在不久前举行的“北京素质教育研讨会”上,与会的120多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在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后达成共识: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就目前情况,依据素质教育要求编写而成的系列教材如此遭受冷遇,不禁让人担心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下去的前景是否光明。